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名书锦轴是什么意思?

教育3.36W

意思是: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名书锦轴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名书锦轴

成语发音:míng shū jǐn zhóu

成语解释: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成语出处:《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成语繁体:名書錦軸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名书竹帛  名垂竹帛 查看更多名书锦轴的近义词>>



带轴字的成语,轴字成语大全,轴的成语有哪些

〔 压轴戏 〕压:压倒,超过;轴:大轴。指放到最后的最精彩的项目。

〔 牙签玉轴 〕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 丛轻折轴 〕指即使轻而小的物件,装载多了也可以使车轴折断。

〔 当轴处中 〕正处在车轴的中间。比喻官居要位。

〔 牙签万轴 〕形容藏书非常多。

〔 插架万轴 〕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 锦囊玉轴 〕①谓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②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

〔 居轴处中 〕谓身居重要职位。

〔 群轻折轴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 牙签锦轴 〕见“牙签玉轴”。

〔 牙签犀轴 〕见“牙签玉轴”。

〔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 自出机轴 〕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同“自出机杼”。

〔 名书锦轴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 秉轴持钧 〕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官居要职...】

〔 秉政当轴 〕秉:执持;当轴:要员。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 】

〔 轴轳千里 〕形容船多,首尾相连 】

〔 滴如车轴 〕滴:水滴,雨点。雨点大如车轴。形容雨大。

锦跟明组成的成语?

名书锦轴 

【拼音】: míng shū jǐn zhóu

【解释】: 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出处】: 《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拼音代码】: msjz

【近义词】: 名书竹帛、名垂竹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含锦字的四字词语

【败材伤锦】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贝锦萋菲】贝锦:指锦文,比喻诬陷人的谗言;萋菲:通“萋斐”,文采相错杂。比喻谗言。

【贝锦萋斐】比喻谗言。

【操刀伤锦】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操刀制锦】比喻出仕从政。

【穿花纳锦】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簇锦团花】簇:聚成团。锦: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五色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象。

【夺锦才】夺锦:夺锦袍。争夺锦袍的才华。形容才华超群,后来居上。

【夺锦之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膏粱锦绣】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膏梁锦绣】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花簇锦攒】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花攒锦簇】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

【花攒锦聚】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花堆锦簇】形容五色缤纷,艳丽多彩。

【花锦世界】指繁华之地。同“花花世界”。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花天锦地】形容繁华热闹。

【回文织锦】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还乡昼锦】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花营锦阵】指妓院。

【锦被一床】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锦簇花团】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锦花绣草】形容花草长得非常美丽。

【锦囊还矢】指凯旋告捷。

【锦囊佳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锦囊佳制】犹言锦囊佳句。指优美的诗句。

【季伦锦障】季伦:晋代石崇的字;障: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比喻夸耀富有。

【锦囊妙计】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锦囊妙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锦囊玉轴】①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②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

【锦片前程】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锦屏射雀】锦屏:画有孔雀的丝织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锦篇绣帙】指华美的篇章。

【锦瑟华年】比喻青春时代。

【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锦上添花】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锦团花簇】形容五色缤纷,十分华丽。

【锦天绣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锦绣肝肠】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锦绣江山】象锦绣那样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锦绣前程】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锦心绣肠】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锦绣心肠】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同“锦绣肝肠”。

【锦心绣腹】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胸绣口】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营花阵】喻指风月场所。

【金玉锦绣】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锦衣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同“锦衣玉食”。

【锦衣纨裤】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裤: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锦衣绣袄】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锦衣行昼】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锦衣玉带】身上穿着锦衣,腰里系着玉带。形容显贵富有者的华丽的装束。

【锦衣玉食】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锦字回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指情诗。

【锦阵花营】喻指风月场所。同“锦营花阵”。

【美锦学制】制:剪裁。把好绸缎用来学剪裁。比喻把官职交给才能低下的人。

【名书锦轴】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烹:煮;着:附着。用炽烈的大火煮油脂,把鲜花附着在织锦止。比喻好上加好。也形容更加热闹,更有排场。

【烂若披锦】形容文辞华丽。

【烂若舒锦】形容文辞华丽。同“烂若披锦”。

【铺锦列绣】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前程似锦】前程象锦绣那样。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萋斐贝锦】比喻谗言。

【萋菲贝锦】贝锦:有花纹的织锦。女子织布织成美丽的图案。比喻花言巧语,罗织罪名,诬陷别人。

【萋斐成锦】萋斐:花纹错杂;锦:指贝锦,带有贝壳花纹的锦缎。比喻花言巧语,罗织罪名,诬陷别人。

【如花如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蜀锦吴绫】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十样锦】原指十种锦绣。后指杂取各种不同样式、颜色的物品搭配在一起。也用以形容十不全。

【团花簇锦】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同“花团锦簇”。

【天机云锦】天上织出的锦绣。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绣口锦心】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胸罗锦绣】比喻人富有文才或谋略。

【一床锦被遮盖】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衣锦故乡】衣:穿。旧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中的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衣锦过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衣锦还乡】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衣锦褧衣】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衣锦荣归】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还乡。

【衣锦食肉】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衣锦夜行】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衣锦夜游】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衣锦之荣】显贵后回归故乡的荣耀。

【衣锦昼行】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同“衣绣昼行”。

【衣锦昼游】衣:穿。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越罗蜀锦】越:古代越国,今浙江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罗、锦:都是精美的丝织品。越地的罗,蜀地的锦。比喻均为特产,各有所长。

【牙签锦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玉食锦衣】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制锦操刀】比喻出仕从政。

【织锦回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昼锦荣归】大白天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比喻做官后重回故乡,显耀之极。

【昼锦之荣】白天穿着锦绣的衣服,光彩耀目。比喻因做官或地位显赫而荣耀之极。

【珠零锦粲】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观于书的成语

【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不可胜书】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谤书一箧】谤书:毁谤别人的文书;箧:箱子。比喻私下对人攻击。

【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虫书鸟篆】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裁书叙心】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车同轨,书同文】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蠹书虫】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晴之馀。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馀时间。

【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鹅笼书生】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奋笔直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燔书阬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燔书坑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公车上书】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官样文书】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黄麻紫书】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郝隆晒书】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

【衡石程书】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画瓦书符】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

【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金书铁券】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寄鴈传书】谓传递书信。

【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指不会读书写文章。

【满腹诗书】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名书锦轴】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名书竹帛】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能书不择笔】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优劣。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临阵带兵书】比喻平时不学习,临到出阵作战才去学习兵法。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蒲牒写书】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皮里晋书】晋书: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一部史书。比喻博学。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罄笔难书】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箧书潜递】谓秘密传递书信。

【磬竹难书】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儒家经书】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书符咒水】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书功竹帛】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剑飘零】书剑:书籍和宝剑,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本指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飘流在外。后指因求取功名而出门在外、久游未归。

【书记翩翩】书记: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举止、风貌的洒脱优美。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十年读书】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书缺简脱】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善书不择纸笔】工于书法的人,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比喻功力深厚,易见实效。

【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诗书礼乐】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书生气】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书生气十足】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上书言事】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馀时间读书。

【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铁券丹书】铁券:用铁制的凭证;丹书:用朱砂写字。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通书达礼】指通诗书,懂礼仪。

【摊书拥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五车书】形容书读的非常多。

【无巧不成书】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

【挟筴读书】挟:夹持;?: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邪书僻传】淫邪不正的书籍,冷僻怪异的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的书籍。

【学书学剑】学文练武。

【由窦尚书】比喻没有真才实学,专靠奉承往上爬的人。

【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鱼笺雁书】泛指书信。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祥见: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尊称对方;胜:胜于。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月书赤绳】月书:月下老人的婚书;赤绳:月下老人用以牵系婚姻的红绳。指已定下的婚约。

【拥书南面】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以书为御】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鱼书鴈帛】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帛】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

【鱼书鴈信】见“鱼书雁帖”。

【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鱼书雁足】鱼书、雁足:古代传说指书信的传递者。后多用以指书信。

【仰屋著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着作上。

【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着作上。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鱼信雁书】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走笔疾书】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籍诗书】籍:通“藉”,铺垫。以经书、史书作为枕头和铺垫。形容沉湎于图书资料中。

【仗气直书】仗:凭借。坚持正义,如实地把事实写出来。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知书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著书等身】形容着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着书等身】形容着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中书君】指毛笔。

【知书明理】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着书立说】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著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著书立言】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着书立言】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知书识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知书通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左书右息】比喻倒行逆施。

【知书知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左图右书】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坐拥书城】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凿柱取书】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关于“轴”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轴”开头的成语只有一个:轴轳千里

轴轳千里,读音:[ zhóu lú qiān lǐ ]

释义:形容船多,首尾相连

出处:《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轴,拼音:[ zhóu ],[ zhòu ]

释义:

[ zhóu ]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心。轮~。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卷~。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两~丝线。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

枢要的地位:当~(a.当权,官居要职;b.居要职的官)。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坐标~。

[ zhòu ]

[大~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倒数第二出戏)。

组词:卷轴、压轴、画轴、挂轴、轴线、立轴、轴承、地轴、杼轴、小轴

成语:名书锦轴、秉轴持钧、牙签锦轴、当轴处中、牙签万轴、锦囊玉轴、群轻折轴、滴如车轴、插架万轴

标签:名书锦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