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子罕辞宝是什么意思?

教育2.49W

意思是: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子罕辞宝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子罕辞宝

成语发音:zǐ hǎn cí bǎo

成语解释: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不贪为宝 查看更多子罕辞宝的近义词>>



子罕辞玉是什么意思

子罕辞玉》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释义: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

文化常识:

古人把五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对富贵人家常用“金玉满堂”来形容。成语有“金玉良言”,意为像金玉一样有价值的话。古代帝王的印章是用玉雕刻的,称王玺印。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一则显示其有身份,二则走起路来玉器互相撞击,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至于玉作为首饰更是普遍的现象。

启示:

人各有其宝。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

16

分享1

翡翠是怎么形成的-让我教你如何买

根据文中提到的子罕辞玉为您推荐

翡翠是怎么形成的。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你只需花一分钟,就知道如何购买你想要的翡翠是怎么形成的了。

广告

《子罕辞玉》原文及意思是什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包老师语文_2021年快速抢分定制计划,马上体验线上课程

不同板块在线包老师语文分析,针对解题思路讲解,在线24小时答疑,仅需9元,8大课程全方位学习,立即定制个性化方案

广告2021-01-24

子罕辞玉原文及意思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注释:或:有个人。 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 示:鉴定。 故:所以,因此。 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 皆:都。 丧:失去。 请死:指献出这块玉石以免回去的途中遭遇不测。 使:让。 攻:加工。 诸:之于。 尔:你。 弗:不。 翻译: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着诉述:“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让他富裕后再返回他的

44赞·5,680浏览2020-05-23

子罕辞玉原文及意思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注释:或:有个人。 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 示:鉴定。 故:所以,因此。 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 皆:都。 丧:失去。 请死:指献出这块玉石以免回去的途中遭遇不测。 使:让。 攻:加工。 诸:之于。 尔:你。 弗:不。 翻译: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着诉述:“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让他富裕后再返回他的家。

3赞·83浏览2020-05-07

《子罕辞玉》的译文

译文: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石,就把它进献给当政的子罕。子罕不接受它。献玉的人说:“我拿它给加工玉石的人看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来奉献给你。”子罕说:“我是以不贪占为宝物,你是以玉为宝物。 如果你把它给了我,咱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有各人的宝物。”献玉的人叩拜后对子罕说:“小人我怀揣着玉璧,连外乡都不敢去,把这块玉送给你我就可以免死了。” 子罕把这块玉放到他居住的里巷里,让加工玉石的人雕琢它,献玉的人卖了玉石富起来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焉。”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出处: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扩展资料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德。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简介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45赞·15,503浏览2019-04-12

古文《子罕辞玉》全部解释宋人或得玉的或是什么意思

【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雕琢玉器的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让他富有后再让他返回家乡。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或”,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人

20赞·1,003浏览2018-02-19

《子罕辞玉》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子罕辞玉》,回答4~6 题。(10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诸: 故: 5.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6.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参考答案: 4.诸:相当于“之于”。 故:所以。 5.我把不贪(钱财)看作宝物,你把玉看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们两人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6.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钱财、十分珍视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跟子罕相关的成语

“子罕弗受玉”不是成语、、“子罕辞宝”才是成语

子罕弗受玉出自左转,全文如下: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子罕辞玉原文及意思

这个是《左传》中的故事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说的大致是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不知您可满意这个答案?

标签:子罕 辞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