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學前教育 > 

臥薪嚐膽的意思和道理

臥薪嚐膽的意思是: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臥薪嚐膽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取得某種成就,必須有一定的犧牲和耐心。有志者事竟成,為了理想與目標,要堅持一切,敢於忍受一切磨難和艱辛,最終達到成功,頑強的毅力來源於堅持不懈的努力。

臥薪嚐膽的意思和道理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嚐嚐苦膽。就這樣,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古往今來,“臥薪嚐膽”這個著名的歷史典故不知道鼓舞了多少失敗的人在屈辱之中忍辱負重,最終反敗為勝重新站了起來。一個人要想從失敗或是低谷中走出來,重新獲得成功,甚至取得比以往更加耀眼的成績,就必須讓自己先承受住低潮時的屈辱與憤恨,受得住失敗之時別人的落井下石。只有承受住了人在最低處所遭受到的壓力,才能夠積累到憤然而起的動力。



臥薪嚐膽的意思和道理

題庫內容:

嘗膽臥薪的解釋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自 吳 釋歸後,以柴草為床褥,經常嘗苦膽,立志滅 吳 , 報仇 雪恥。事見 《史記·越王勾踐 世家 》 。後因以“嘗膽臥薪” 比喻 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明史·史可法傳》 :“夫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 精神 ,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無救。”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 :“十洲三島,莫非生聚教訓之區;嘗膽臥薪,別有扶危定傾之計。”亦作“ 嘗膽眠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 :“不共天讐,從此後嘗膽眠薪休忘。”

詞語分解

嘗膽的解釋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唐 王維 《燕支行》:“報讎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傳教》:“朝廷大度優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嘗膽知仇。” 李雲夔 《贈阮鼎南》詩:“沼 薪的解釋薪 ī 柴火:薪蘇(打柴割草)。薪盡火傳(俷 )(柴火燒完,又引燃了後一根柴,火永遠不滅。原指人形骸有盡而精神未死,後亦用以喻 思想 學問、 技藝 代代相傳)。部首 :艹。

臥薪嚐膽啟示了什麼道理臥薪嚐膽的寓意

1、臥薪嚐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時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只要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終能苦盡甘來。

2、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是我們學習的目標,我們主要學習他的堅韌不拔之氣概。作為一個君王,他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下定決心立志強國,實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古人曾雲: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臥薪嚐膽的故事和道理

臥薪嚐膽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下面整理了臥薪嚐膽的故事和道理,供大家參考。

臥薪嚐膽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訊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道理

臥薪嚐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時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只要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終能苦盡甘來。

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是我們學習的目標,我們主要學習他的堅韌不拔之氣概。作為一個君王,他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下定決心立志強國,實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古人曾雲: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臥薪嚐膽是什麼道理

睡在柴草上,薪是柴草的意思。臥薪嚐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 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睡在乾柴上。嘗膽:嘗苦膽。 語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臥薪嚐膽明白了什麼

臥薪嚐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春秋 時,越王勾踐為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恰恰印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

這使人明白了正反兩個方面的道理:

1,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因暫時的失敗而喪失鬥志,發奮圖強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強大的國家,也會因為沒有憂患意識、貪圖享樂而走向滅亡

標籤:臥薪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