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歷史文化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對誰的讚揚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對魏徵的評價。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對誰的讚揚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魏徵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元年(618年),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勣。授太子洗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玄武門之變後,歸於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

再遷祕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後遷侍中,封鉅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務。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進封鄭國公。

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輔佐唐太宗共創貞觀之治,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貞觀十七年(643年),去世,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李世民與魏徵二人樹立了中國古代君臣關係的典範,他二人互相成就,李世民善於納諫,從善如流,知過能改,開創了“貞觀之治”。

魏徵直言進諫,敢於逆龍鱗,為後代官員樹立了榜樣。他們聯合上演了一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好戲。魏徵自己的道路就是直言進諫,直來直去,看似險象環生,實則劍走偏鋒,和李世民這樣的高手過招,就得有絕招。李世民就得樹立這樣的典型,是要告訴臣子們他用人是唯才是舉,只要對江山社稷有好處的,不管他背景經歷如何,他都對事不對人,一律重用。

這就是傑出政治家用人,這就是政治。魏徵職業道路在貞觀朝越走越遠,直言進諫就是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