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教育 > 

落花生原文

教育1.18W

《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原文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課文原文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註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落花生》課文原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落花生》課文原文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裡過這個節。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課文解析

《落花生》是長春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板塊《生活的啟示》的第一篇文章。這是一個令人回味的板塊,更是一個深刻育人的板塊。每一篇文章中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都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華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現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在結構上以“落花生”為線索,按“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順序寫的。收穫節時對花生的議論是重點,至於種花生和收花生的情況寫得簡略。文章脈絡清楚、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樸實無華。儘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本文雖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與做人的道理聯絡起來。作者讚揚落花生的默默奉獻精神,並沒有要以此貶低蘋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只是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那段話的本意。

深入學習時,重點應放在理解爸爸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做人的道理。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討論外表好看和不好看與有用和沒有用的關係時,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教師只需在關鍵之處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種外表好看、只講體面,但實際沒有什麼用的人。

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我們學習落花生,不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實際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願像落花生那樣,做普普通通的人,幹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

教育價值:

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落花生》課文全部內容

《落花生》—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擴充套件資料: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生於1893年――1941年,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矛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鐘樓鳴鐘致哀。

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落花生

部編版落花生課文原文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接下來我搜集了部編版落花生課文原文,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課文原文: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向左轉|向右轉

擴充套件資料: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生於1893年-1941年,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矛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鐘樓鳴鐘致哀。

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落花生》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裡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方法:

17 落花生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其一,語言淺顯平實,簡明精當,卻旨趣深遠,寓理於物;其二,佈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從花生的品格領悟出做人應該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根據這一意思,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作為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穫節時談論花生作為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於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瞭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這兩點,也是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絡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學習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農村的學生可通過實地觀察瞭解;城市的學生可藉助閱讀書報、上網,請教他人等途徑瞭解。在此基礎上,思考“落花生”這個名字的由來。

2.在課堂教學中,可先結合課題,組織學生交流對“落花生”這個名字由來的瞭解。然後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這段話中體會花生默默奉獻、不誇耀自己的品格;從父親接下去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這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願地說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絡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瞭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專案,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要引導學生進行這一專案的訓練,教師首先應有如下理解:第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是讀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而是手段之一。通過分清主次,進而抓住主要內容反覆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此外,要學習作者這一表達方法。第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順序是“分清文章的主次”的前提。第三,“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訓練絕不能孤立進行,要與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結合起來。這一重點專案在本課教學中的滲透性訓練,可安排以下環節:①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②結合思考·練習第2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導學生議一議;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議花生、從議花生到議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又佔多少篇幅?③抓住主要部分“議花生”,展開多層次的讀、思、議,從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④討論:作者重點寫“議花生”的目的是什麼?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文章的主要部分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緊密聯絡的。在閱讀方面,抓住主要部分認真、深入地閱讀,可以加深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在表達方面,把主要部分說、寫得詳細些,可以使人對你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得更明白。)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6.思考·練習提示了教與學的重點和思路,應充分利用。本課思考·練習中的1—4題,除第3題把句子“抄寫下來”這一部分宜作為課後作業外,其他部分都可相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選做題旨在讓學生學習本課後,對寓理於物的表達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可將這道題作為課後拓展練習。此外,要注重交流,可師生間交流,可小組內交流,也可跟家裡人交流。當然,對本道題“選做”與否應由學生自主決定,教師只能鼓勵,不能硬性要求。

7.本課的8個生字中,“榨”字是翹舌音;“榴”不要讀成niǘ。“茅”字的下面不要寫成“予”;“慕”字下面是“”不是“”。

四、參考資料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字地山,筆名落華生。祖籍臺灣省臺南市,落籍福建龍溪(今龍海)。生於臺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文學、宗教和哲學,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執教。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合辦《新社會》旬刊。抗日戰爭開始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他的創作雖不豐碩卻獨樹一幟,作品具有愛國、進步的思想傾向。他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古文中,“華”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和高尚品格。

《落花生》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比較真實地記錄了許地山小時候所受到的家教。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駐臺灣籌防局統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許南英率部奮起抗擊侵略軍,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終因寡不敵眾,臺灣遭致陷落,並淪為日本殖民地。

許南英出於愛國之心,毅然拋棄全部家產,攜帶家眷在福建龍溪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許地山小時,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們為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許地山以後不僅寫了《落花生》一文追憶父親的教誨,而且以“落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著作有《許地山選集》。

花生花生開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果針)就開始迅速生長,向上長到5至10毫米時,即向下彎曲,使尖銳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開花、受精後的10天至15天,子房柄深入土中5至10釐米深處就停止生長。這時,平臥土中的子房就開始脹大,最後形成莢果。因為它是地上開花、花落以後在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花生的結果過程一、開花二、形成子房柄三、子房柄鑽入土裡四、形成果實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祕魯一帶。早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花生才開始了國際性的長途旅行。它最先來到非洲的幾內亞,以後又由葡萄牙人把它帶到亞洲、歐洲等地。大約在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花生傳到了中國。

我是5年紀的這決對沒錯額``

五年級上冊落花生課文原文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上冊落花生課文原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上冊落花生課文原文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咐附就在後園的茅亭裡過這個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創作背景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臺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19歲時,家境拮据,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裡,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遊行中衝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1919年的“五四”時期,是“人的自覺”和“個性解放”的時代。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落花生》散文, 從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領悟並揭示出來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花生以自己的“犧牲”而使自己“有用”。“無我”故能破除對物質的貪戀,“有我”方能主動選擇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使犧牲成為可能。愛既“有我”又“無我”,以“有我”來實現“無我”的愛兼有著博大與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銳意的進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態度;一方面積極地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運被限定。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著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寫作手法

《落花生》是一篇記敘散文,它運用對話寫人記事。在平淡如水的記敘中,蘊涵了殷殷的深情。收穫花生的夜晚,妻子兒女、父母昆仲姊妹,數人圍坐一屋,品嚐著自己親手勞動種植的花生,一燈如豆,言歡意愜,這該是一幅多麼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滿著溫馨氣息的闔家歡樂圖呵。這裡有慈母的愛,嚴父的情,兄姊的寬厚,小弟的聰穎。從這裡,當母親的可以尋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親的可以覓得妻子的溫柔,兒女的厚愛;做兒女的也不難體味出父母天高地厚一般的養育之恩。總之,任何人都可以從中領會到家庭的溫暖,天倫的樂趣。父親與膝前兒女們親切的閒談,熱烈的討論,家常的絮語,品評著人世間一件最常見而又微小的事物。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也無闡幽發微的“春秋”大義,看似平淡無奇,卻包含了人世間所有父親望子成人的殷殷深情。

當然, 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也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 。

《落花生》平易、淺顯、簡潔,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並不淺薄。它那平易的話語,講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毫無故弄玄虛,自作高深莫測之態。有的只是諄諄的教誨,切實的希望。然而就是這平易淺顯的常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諦, 並付諸自己行動。普希金曾說:“ 精確與簡潔,這是散文的首要美質。它要求的是思想,沒有思想,再漂亮的語句也全無用處。

《落花生》的行文的特點是簡沽明快,它沒有拖泥帶水的絮絮叼叼,沒有天高地遠的高談闊論,也沒有晦澀費猜的玄機妙語,更無刮古搜今,廣引博徵的自我炫耀和賣弄。然而它在家人的閒談中流露出的一種樸素的思想,卻可以使人們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引起遐想和深思。

有人認為,只有寫景打情的散文才能託物言志,而記敘散文只能寫人記事。恰恰相反,《落花生》雖屬記敘散文,卻也正是物託言志的典範。作者正是借“ 落花生”這個最平易,最常見,而又有益於人類的小小植物,寄託了他“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的樸實而可珍貴的志向。文章中的父親將花生與“鮮紅、嫩綠的蘋果、桃子、石榴”相比,揭示了花生的可貴品格:質樸無華,不求外表美觀、不講虛榮,不慕顯赫,只求於世有用。在這裡,作者將對花生好處的知識,自然貼切地移接到對人生社會的知識上。這就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愛僧、好惡、及默默獻身人類的樸實可貴的人格。“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

作者在“五四”思潮的影響下,冷靜地觀察和思索著人生的真義。他蔑視“金榜題名” 、“光宗耀祖” 的封建說教,鄙棄榮華富貴,反對浮華虛榮;僧惡追名逐利鑽營投機之徒,抨擊“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驅民水火的“偉大、體面”人物。由此,他崇尚質樸,力求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落花生》為文短小,平易、淺顯、清淡、質樸,由此達到了美的極致。它之所以能夠長期流傳,膾炙人口,除了這種極致的美之外,更由於它以意取勝,具有超越時空的象徵意蘊。它的象徵和暗示,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 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喚起那種樸實無華而又優美崇高的思想情感,使人們能倍受其薰陶,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6]

作者簡介

許地山(1893年2月出生於臺灣,1941年8月病逝),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茅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標籤:落花生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