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造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教育1.22W

意思是: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造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造恶不悛

成语发音:zào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成语繁体:造惡不悛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坚持作恶,死不悔改。怙:坚持。悛(quān):悔改。

拼音:hù è bù quān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译文:一直在做恶事,不听悔改,自己和其他的朋友虽然想救他,但其实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例句:梁山旁边的坏人,怙恶不悛,着实该有个侠士去教训一番了。

近义词:执迷不悟、罪大恶极、恶性难改、文过饰非、死不悔改、罪不容诛、怙恶不改、固执己见

反义词:回头是岸、翻然悔悟、从善如流、闻过则喜、悔过自新、洗心革面、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改过自新

扩展资料:

相关词语

1、近义词——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意思: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

译文:要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远离大王的军队,到时候大军一到,你必定逃不过刑罚。

2、近义词——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意思: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译文: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就会失去人心的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什么?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永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怙恶不悛读音是hù è bù quān。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译文: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

近义词有恶性难改、固执己见、死不悔改、执迷不悟、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有从善如流、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改邪归正、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执迷不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 mí bú wù,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

2、反义词

从善如流,读音为cóng shàn rú li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译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从善如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怙恶不悛的意思: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一、详细解释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二、成语故事

公元前723年,十四岁的寤生继任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过了三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庄公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并希望结成联盟。

不料,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不愿与郑国结盟。他的弟弟五父仗义劝谏说:“对邻国亲近、仁爱和友善。是立国的根本。您应该考虑到这些,答应郑国的要求。”

但是,桓公听不进五父的话,反驳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难以对付的。郑国有什么作为,能把我们陈国怎样!”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勃然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公元前717年,他率领大军攻伐陈国。桓公仓促率军应战,结果大败。后来,史学家对上面这段历史发表评论说:友善不可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别人是挽救不了的。

标签:造恶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