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教育 > 

習慣成自然是什麼意思?

教育1.97W

意思是:習慣了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習慣成自然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習慣成自然

成語發音: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成語解釋:習慣了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少成若天性,習慣若自然。”

成語繁體:習慣成自然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指習久成性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習慣自然 檢視更多習慣成自然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調節和作是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這兒是所謂“習慣成自然”(朱自清《人話》)

習慣成自然,是什麼意思?

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做事的方法習慣了,就很難以改變,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出處:

《漢書·賈誼傳》:“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

“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什麼是“成自然”呢?葉聖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麼心,彷彿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就變成天性了,以至於以後所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蹟,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時候,習慣所支配的。

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

習慣成自然出自於《漢書·賈誼傳》: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後來習慣成自然也就成了約定俗成的成語。意思是說,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青少年時期是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階段,是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機不可失。

擴充套件資料

出處:

《漢書·賈誼傳》:“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

示例:

調節和作是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這兒是所謂“習慣成自然”(朱自清《人話》)

語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指習久成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習慣成自然

標籤:習慣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