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生活小常識 > 

清明節上墳供品可以帶回家吃嗎

祭品帶回家並無忌諱。

清明節上墳供品可以帶回家吃嗎

將祭品帶回家再食用,是不是在風俗上有什麼忌諱?應該沒有。以往清明節、七月半、過冬等節日,市民在家中祭祀時,擺放的祭品都會重新加工食用,從這一點上來説,“祭品不能帶回家再食用”的説法就説不通。

據中國殯葬禮儀方面有關典籍的記載,祭奠的祭品應以素食為主,常用的祭品瓜果、甜品等。祭祀後祭品帶回家分食,有“延年去災、護墓旺族”之説。另外,在傳統民俗中,祭祀之後,在親人墓前磕過頭,家人就坐在墓邊吃祭品,表示“與先人吃團圓飯”之意,吃不完的就拿回家去。

清明節的祭品能吃嗎:

祭祀過後,祭品是可以食用的。

祭品就是生活中的食物,因為在祭祀過程中,人們將其供給亡人,就是“神靈”享用過的食物,繼續吃的話有護佑的含義在裏面,寓意是比較吉祥的,但是這種情況僅限於祭品是自己做的,在外面買的祭品還是不要食用,以免吃一嘴食品添加劑。

清明節的祭品有哪些:

清明上墳擺香燭、黃紙、冥幣、素酒、水果等,供品主要為酒食、果品之類。

一般供男性偏酒食,女性偏果品。其他則視情況而定,如先人生前喜好等,多寡隨意。隨着城市化進程和西方文化傳入,鮮花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於清明祭掃。

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所以當以菊花為首選;其中又以白色、黃色菊花為最適合。而搭配一些綠草、百合、康乃馨以及勿忘我等也很協調,並且可以在思念中體現幾分親切、清雅和明快。

清明節上墳的一般流程:

清明節上墳祭祖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

1、修墳,可以提前幾天回去,主要根據今年的修繕計劃而定。

2、祭拜,分為“掛親”,擺放祭品,燒紙錢,祈福等。掛親,就是把白皮紙剪成一組一組的長條,掛在木棍上,然後插在墳上。

還記得老一輩在清明常吆喝的一句話:“孝子墳上飄白紙,遊子墳上草生青啦,走!掛親去嘍。”清明節掛親,有前十天和後十天的習俗,前十天是給在家的兒孫安排的,後十天就是為離家的遊子安排的,遠離家鄉的遊子一定要記得回來給祖輩掛親的。

3、叩首,祈福完畢之後,所有人都要跪下來給祖輩行跪拜禮,這也是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最後是放鞭炮,象徵紅紅火火,也表示祭祖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