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歷史文化 > 

《觀滄海》是誰寫的

曹操。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觀滄海》是誰寫的

曹操少年機警,任俠放蕩,不治行業。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軍。遷濟南相,奏免貪吏,禁斷淫祀。

徵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財起兵,與袁紹等共討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據兗州,分化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選其精鋭編為青州軍,自此兵力大振,先後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至許(今河南許昌東),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總攬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主力,又先後削平袁尚、袁譚等勢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擊破烏桓,統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丞相。同年進攻荊州,與孫權、劉備聯軍展開赤壁之戰,敗歸。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

建安二十年(215年),徵張魯,取漢中。次年進爵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兒子曹丕代漢稱帝后,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葬於高陵。

曹操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有詩文多篇。另有注《孫子》傳世。今人整理其詩文成排印本《曹操集》。

同時亦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曹操喜愛墳典和六藝之學。在統一北方的混戰中,就注意對圖書的保護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

任魏公後,設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廣收在戰亂中散佚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採輟遺亡”,藏在中外三閣和祕書省。還請蔡邕之女蔡文姬講其藏書之事,蔡文姬“繕書送之,文無遺誤”。由於他重視國家的文化建設,逐步建立了魏國的國家藏書。

曹操,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三國志·武帝紀》中説曹嵩“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説可信度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樑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説:“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説:“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説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小説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羣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觀滄海作者是誰

觀滄海作者是東漢的曹操原詩為觀滄海【作者】曹操 【朝代】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為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葱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裏的燦爛羣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賞析為 曹操這首《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尤其可貴的是,這首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

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模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作者簡介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

觀滄海作者簡介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作者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譙(今安徽亳縣)縣人,建安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

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事蹟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擴展資料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

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

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見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

觀滄海作者介紹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所作。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譙(今安徽亳縣)縣人,建安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

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事蹟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擴展資料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

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

觀滄海是誰寫的?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徵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

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海 [魏晉]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註釋] 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一説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搖盪貌。

③竦峙:聳立。 ④星漢:銀河。

標籤: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