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學前教育 > 

《長相思·山一程》出自誰之手?

《長相思·山一程》出自誰之手?的答案是:納蘭性德

《長相思·山一程》出自誰之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裏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颳着風、下着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温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清初詞人於小令每多新創意境。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宏闊觀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復疊吟哦中,展示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情構成尖鋭衝突。正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背離中駐營夜宿,“夜深千帳燈”,似是壯偉景觀,實乃情心深苦之寫。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這是因思鄉而失眠。於是轉入下片鄉情思戀之筆。

“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於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着時間過程,時間感知於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説“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將主觀因素推諉客觀,語似平淡,意更深沉。此類遷怒歸咎於風雪聲寫法,心理情態能充分表現出來。看似無理,反見情痴,愈是無理之怨,其怨愈顯沉重。疊句和數字“一”、“千”的運用強化着視、聽覺感受中的焦慮,怨懟,幽苦,亦是此詞值得辨味的佳處。納蘭性德身為一等侍衞,卻極厭煩“扈從”公差,於是構成傳統羈旅題材的又一種類型。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愛新覺羅·胤礽)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

在納蘭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現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

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鍾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予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標籤:一程 相思 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