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登轼而望之的而是什么意思

登轼而望之的而是什么意思

登轼而望之”的而”:表顺承关系,无实际意义,表示登”与望”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说明登”是为了望”。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登轼而望之: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该句出自《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

原文选段: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词句注释:

1、公与之乘:与,和,另有说法为给予。之,指曹刿。乘,共乘一车,另有说法为战车。

2、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3、败绩:军队溃败。

4、驰:驱车追赶

5、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6、遂:于是,就。

7、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作品赏析: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选段为第二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曹刿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

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在追击的问题上,曹刿确察虚实而后动,制止了庄公的鲁莽,待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的轨迹、登轼瞭望齐军麾帜旌旗之后,才果断地表示:可矣。”此战鲁军大获全胜。

标签:登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