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楚虽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指楚国的三个氏族,楚国的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就是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

楚虽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这句产生于反抗秦朝统一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这句名言是比喻即使弱小,但是团结在一起也能成功,代表有坚定的信念,不畏强暴,奋起推翻秦朝统治,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有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只是一句反抗秦统治的时代名言,但除了代表了一种坚定信念之外,最终又不可思议地和历史发展过程吻合。在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了楚国5万人,攻占十六座城,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熊槐赴约,之后秦昭襄王食言把楚怀王扣押,逼迫楚国割地保命,被楚怀王拒绝,之后被秦国一直囚禁到去世。原文: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 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译文: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前来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就应该。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有,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

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

楚虽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的“三户”并非指楚国三大姓“屈、景、昭”,而是指地名“三户津”。这句堪称神预言的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借由太史公的妙笔,流传千古。

典故出处秦行暴政,百姓不堪其虐。

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今河南项城),故姓项氏。秦将王翦灭楚,杀项燕。项氏子孙逃至沛国下相。

项羽随叔父项梁(其父即项燕)学书习剑,皆不成。项梁怒叱其不争气,项羽说:“书只是用来记名姓而已,剑仅能一人敌,都没什么可学的,要学当学万人敌。”项梁因杀人,带项羽至吴中避仇。

及闻陈胜已称陈王,江西皆反。项梁于是举吴中兵,遂为会籍太守,项羽为裨将。乃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得众六七万人,驻军下邳。

陈涉称王六月而败死。范增时年已七十,居家为民,而好奇计。往军中游说项梁,说:“陈胜之败,本所应当。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怀王入秦被扣,身死异国,楚人至今怜之,所以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首先举事之时,不立楚之后人而自立,少楚人附之,其势难长。现在您起于江东,楚将蜂拥而至,争来归附。

正是缘于您世世为楚将,能复立楚之后人的原因啊。”于是项梁听从建议,于民间寻得正在为人牧羊的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王,仍称楚怀王,以从民望。都于盱眙,项梁自号为武信君。项梁率军既破秦军,又斩李斯之子李由,更加轻看秦军,而有骄色。

随后在定陶被章邯击败,死于城中。章邯又渡河大破赵军,赵王歇、将军陈馀、赵相张耳率众走入巨鹿城。秦军遂围巨鹿。赵国由陈馀写书向诸侯求救。

诸侯军共救赵,初战不利,众心不安,计无所出。项羽乃破釜沉舟,率楚军击秦,奋勇无敌。秦军败,章邯退至棘原(今河北平乡南),项羽列军于漳南,两军相持,而秦军数败。

赵高不欲让章邯立大功,于秦二世面前进谗言,秦军心离散。项羽引兵渡三户(邺城西三十里),与秦战,再破之。章邯进退失据,使人见项羽,欲相约攻秦,共分其地。

项羽也因粮少听其约,与之盟于殷虚上。章邯既降,项羽立之为雍王,留于楚军中。随后,怕秦人不服,难以管束,项羽竟夜阬杀秦降卒二十余万。至此,秦军再无战斗力。

而沛公也已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王子婴降,秦灭。也可以说,楚军灭秦于三户。

三户辨析【集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索隐】:臣瓒与苏林解同。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说皆非也。

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正义】: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

《括地志》云“浊漳水又东经葛公亭北,经三户峡,为三户津,在相州滏阳县界”。然则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数,知秦亡必於三户,故出此言。后项羽果度三户津破。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面的三户是指哪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战国后期楚国隐士楚南公说的,最早被记载于《史记》。说当年六国被灭楚国最可怜。

当年楚怀王也算一号人物,用屈原,灭越国,夺魏国八座城池,结果在和秦昭襄王的会盟中居然被秦国给扣下了,以怀王之命要求楚国割地,怀王以国家为重坚决拒绝秦国的无理要求,怀王的儿子也只顾着自己当王享受,丝毫不管自己老爹遭的什么罪,其他诸侯也乐得秦楚互掐,导致怀王最终客死异乡。

不得不说秦国这事干得不地道,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你会个盟把人家国君扣了算怎么回事。而且怀王本人有雄心大志,深得民心。如果怀王不出这岔子,绝对能带领楚国走得更远。所以怀王客死后楚国人便留了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以表达对秦国深深的痛恨。其实就是放狠话来着。楚虽三户指的是“屈、景、昭”三大氏族,是熊姓下的三个分支。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权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氏族势力逐渐衰弱,国君和大地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楚国是战国七雄中改革力度最小的国家,士大夫阶层在楚国还有着相当强大的势力,其中屈、景、昭三氏可以说是楚国氏族中的翘楚。在灭秦战争中虽然屈景昭这三氏后人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但是刘邦项羽陈胜吴广都是楚国人,这句话也算说对一半吧。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是当时天下大乱时,楚人逐鹿中原,为灭秦所喊出的口号。当时最有可能灭秦的只有楚国人,楚人的长江文化对中原文化没有认同感。中原人束发右衽,楚人散发左衽。

周朝灭商后在分封诸侯时,按公,侯,伯,子,男排爵位,给楚国一个男爵,楚国人大为恼火,自立为王。在文化上中原人偏向儒家,孔子,孟子是中原人,而楚国人崇尚道家,老子,庄子是楚国人。在文学上《诗经》是温柔敦厚,《楚辞》汪洋恣肆;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浪漫,属于两个流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虽亡,楚地还有屈,景,昭三氏家族。这三个氏族,都来源于熊姓一个家族。管这三个氏族的官为:三闾大夫。在诸侯国之间,除了宋国是商朝的遗民,其他的都是周朝的近亲,只有楚国是外人。

有道是: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所以,楚国人是最具反抗精神。

楚虽三户是指哪三户

三户指的是楚国三大姓,即屈、景、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产生于反抗秦朝统一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三大氏族屈、景、昭,也还是一定要灭亡秦国。

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

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句堪称神预言的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借由太史公的妙笔,流传千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学术界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说法:指地名,位于丹江口水库今淅川县老城一带,历史上这里有楚国的三户城及古丹阳城,为楚先祖立国所在地,也是楚先祖宗祠所在地。

第二种说法:指楚国立国大三姓,屈、景、昭。第三种说法:比喻三户人家,比喻力量小,决心大。

标签:三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