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科普小知识 > 

栽辣椒多远距离一棵

辣椒分为小辣椒和大辣椒。若是栽种的小辣椒,可按照行距50-60厘米,株距10厘米种植。若是栽种的大辣椒,可按照行距50-60厘米,株距20厘米进行。种植的最佳时间在3-7月份之间,温暖的环境下辣椒种子可更好的萌发。种植前要先整地,撒入足够的基肥,并耕地一次,保证土壤松软、肥沃,这样更利于后期的生长。

栽辣椒多远距离一棵

辣椒生长最佳株距是多少?

辣椒生长的最佳株距为40cm。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不同株距处理对辣椒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报告中,得出的结论:

在栽培品种、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辣椒的产量还受到密度、总结果数、平均单果质量等影响。假设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等不受密度的影响,则当密度越大(株距越小),辣椒的产量越大。

但事实上,当辣椒的密度(株距)达到一定程度后,辣椒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减弱,会造成落花落果,授粉不良,果实不能正常发育等,致使果实“饥饿”而生长缓慢,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实验通过对4个不同株距处理下辣椒总结果数、平均单果质量、前期产量和总产量的分析发现,随着株距减小,辣椒总结果数逐渐增加,而平均单果质量逐渐下降,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呈单峰曲线。

前期产量最高的适宜株距为30cm,其次为40cm,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产量最高的适宜定值株距为40cm,其次为30尺码,二者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早春大棚温室高垄栽培辣椒,最适宜的株距为40cm。

辣椒种植间距多少合适

苗床宽一般1.5-1.7米为宜。

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蓍茄和茄子之间。种子发芽适温为23-30℃,低于15℃则不能发芽。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烧病。

辣椒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番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

定植前再整地,表土仍保持较大土它,以便透气爽水,对防止落花、落营和落叶有良好的作用。长沙菜农对种植辣椒地的要求是“深沟高畦、破老底;土平它大、水畅流”。

畦宽一般是1.3-1.7米(连沟),栽植2-3行。也有宽畦2.3-2.7米,在畦上横向栽植的。作畦的同时,每亩施腐熟厩肥50-80担,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25公斤作基肥。

扩展资料:

药理作用:

辣椒碱在大鼠右侧前肢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处进行处理,可阻断针刺效应。脊髓后角的P物质含量,处理侧比非处理侧减少约55%。另外,辣椒碱950mg/kg连续给予,在15d时,其未处理侧P物质也减少,针刺镇痛作用消失。辣椒碱能剂量依赖性地(1-100nmol/L)引起人红细胞溶血。

含5%辣椒或15mg%辣椒碱与无胆碱食物一起喂饲大鼠,可使肝脏中性脂质的增加较对照组少。在体外鼠伤寒沙门菌试验中,从辣椒中得到的含油树脂类物质有较弱但明确的致突变活性。

辣椒的价值: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碱,内服可作健胃剂,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动物试验(巴索夫胃痿狗)证明,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加强胃的运动。

用各种辣椒制成的调味品,人口服后,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大剂量口服可产生胃炎、肠炎、腹泻、呕吐等。曾有报告辣椒对离体动物肠管有抑制及解痉作用。

2、抗菌及杀虫作用

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其枝、叶并无抗菌作用,仅对结核杆菌有很轻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荆有杀灭臭虫的功效。

3、发赤作用

外用作为涂擦剂对皮肤有发苏作用,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酊剂可用于冻疮;但也有人认为,辣椒仅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温暖感,对血管则很少影响,高浓度也不发泡,故不能视为发赤剂。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辛辣物质(生姜、胡椒,特别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特别是舒张压),对脉搏无明显影响。

辣椒碱或辣椒制剂对麻醉猫、犬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血压下降、心跳变慢及呼吸困难,此乃刺激肺及冠脉区的化学感受器或伸张感受器所引起。对离体豚鼠心房则有直接的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5、其他作用

国外曾报道,食用红辣椒作调味品(品种不明)的食物3周后,可使血浆中游离的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还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地上部分的水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辣椒

辣椒定植的行距株距是多少,一亩地定植多少棵

辣椒定植一般每畦栽2行,行距33~45厘米,株距30―45厘米。同时,应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采用单株或双株种植。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有所不同,一般每亩种植3500~5000株,早、中熟品种其株型、株幅小,定植密度可适当加大,晚熟品种株型较大,株幅大,定植密度应适当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