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科普小知識 > 

眾皆棄去含義是什麼

眾皆棄去含義是什麼

眾皆棄去意思是大家都扔下他而離去。出處:《宋史列傳第九十五》

原文: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長到七歲時,嚴肅莊重的樣子如同大人,聽講《左氏春秋》,十分喜愛,回去之後讓家人講給他聽,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從此手裡不放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飢餓口渴,寒冷炎熱。一群人在庭院裡玩耍,一個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進去,大家都扔下他而離去,司馬光拿起石頭砸破缸,(缸裡的)水湧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他的詩詞作品有《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南園飲罷留宿》、《客中初夏》、《閒居》、《嶺頭詩》、《和君貺題潞公東莊》、《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阮郎歸·漁舟容易入春山》、《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

不過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標籤:眾皆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