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教育 > 

折箭為誓是什麼意思?

教育2.76W

意思是: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折箭為誓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折箭為誓

成語發音:shé jiàn wéi shì

成語解釋: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成語出處:宋·岳珂《桯史·二將失律》:“虜既得俊邁,折箭為誓,啟門以出二將。”

成語繁體:摺箭為誓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折箭為誓的意思

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成語出處:《金史·楊仲武傳》:及仲武至,與其酋帥相見,責以負約,對曰:邊將苦我,今之來,求訴於上官耳。今幸見公,願終身不復犯塞。乃舉酒酹天,折箭為誓。

例句:李自成與之折箭為誓,表示不再追究,從而降伏了陳永福,後來又封陳永福為文水伯,陳永福從此跟隨李自成。

古代的折箭為誓折箭代表什麼

折箭為誓: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出處】《金史·楊仲武傳》:“及仲武至,與其酋帥相見,責以負約,對曰:‘邊將苦我,今之來,求訴於上官耳。今幸見公,願終身不復犯塞。’乃舉酒酹天,折箭為誓。”

【示例】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周通折箭為誓。”

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爾。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形容下定決心的成語有哪些?

鐵心鐵意

永矢弗諼

發憤自雄

發奮圖強

咬定牙關

破釜沉舟

折箭為誓

發憤圖強

鐵杵成針

滴水穿石

解釋:

鐵心鐵意[tiě xīn tiě yì]:下了決心,非常堅定

永矢弗諼[yǒng shǐ fú xuān:決心永遠牢記著。發憤自雄[fā fèn zì xióng]:決心奮鬥,使自己強盛有實力。

發奮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咬定牙關[yǎo dìng yá guān]: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折箭為誓[shé jiàn wéi shì]: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發憤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鐵杵成針[tiě chǔ chéng zhēn]: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晁蓋死前為什麼要折箭?

晁蓋折箭,表達心裡的憤恨,同時,也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無法再看著自己經營起來的梁山水泊而心痛。

古人但凡有英雄氣概的人,都會拔出或者直接折斷箭,表示對敵人不敢光明正大的交手,暗中偷襲的憤恨。晁蓋雖出身不濟,但也算得上一個敢作敢當的人。如果面對面的被史文恭斬於馬下,晁蓋一點怨氣都不會有。偷襲這種大丈夫最不恥的就是小人行徑,是晁蓋這樣的英雄最看不起的。

另一方面,梁山水泊在晁蓋帶領下,從無到有逐漸走向強大。而晁蓋將死,接替自己的宋江卻想著要為兄弟們謀出路,想要朝廷招安,這個是晁蓋心裡的痛,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折箭也表示自己心裡不甘。

所以,在臨死的時候就對宋江說了句:"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我梁山泊主"。這裡並沒有交代宋江做梁山泊主,也深深的印證了晁蓋心裡對宋江走招安道路的不滿。

表示下定決心的成語有哪些?

發奮圖強

發奮為雄

發憤圖強

焚舟破釜

志在必得

以死繼之

永矢弗諼

折箭為誓

填海移山

發奮圖強

【拼音】: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無知丕士麥才智過人,發奮圖強,於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

【舉例造句】: 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奮為雄

【拼音】: fā fèn wéi xióng

【解釋】: 發奮:振作興起。決心奮鬥使自己成為傑出人才。

【出處】: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雖處布衣而以天下為己任,此其人必能發奮為雄,卓異自立。”

發憤圖強

【拼音】: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舉例造句】: 上下一心,日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發憤圖強。

焚舟破釜

【拼音】: fén zhōu pò fǔ

【解釋】: 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隻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

【舉例造句】: 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入據云陽。 ★南朝·宋·顏竣《為世祖檄京邑》

志在必得

【拼音】: zhì zài bì dé

【解釋】: 立志一定要獲得。形容想要得到的決心很大。

【出處】:

【舉例造句】: 當下發兵數萬,令大將李廣利統率,到大宛國貳師城取馬,為了志在必得,把李廣利封為貳師將軍。(金庸《射鵰英雄傳》第七回)

以死繼之

【拼音】: yǐ sǐ jì zhī

【解釋】: 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幹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出處】: 《左傳·僖公九年》:“臣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

【舉例造句】: 女笑曰:“痴婢能自主乎?”曰:“不濟,則以死繼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梅》

永矢弗諼

【拼音】: yǒng shǐ fú xuān

【解釋】: 決心永遠牢記著。

【出處】: 《詩經·衛風·考盤》:“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折箭為誓

【拼音】: zhé jiàn wéi shì

【解釋】: 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出處】: 《金史·楊仲武傳》:“及仲武至,與其酋帥相見,責以負約,對曰:‘邊將苦我,今之來,求訴於上官耳。今幸見公,願終身不復犯塞。’乃舉酒酹天,折箭為誓。”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周通折箭為誓。”

【舉例造句】: 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

填海移山

【拼音】: tián hǎi yí shān

【解釋】: 把山移開填入大海之中。指仙術法力廣大。比喻決心極大。

標籤:折箭為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