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歷史文化 > 

槓桿原理是誰提出的

槓桿原理是誰提出的的答案是: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發明了槓桿原理,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關於槓桿原理這個理論,這本著作的名稱叫《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槓桿原理經常會出現在物理學中,在初高中的課本中經常能夠見到。槓桿原理也可以用於實際的生活中,其實在某些生產實踐中經常會用到槓桿原理,並且非常實用。

在使用槓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槓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槓桿。因此使用槓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槓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

槓桿原理是誰提出的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槓桿。槓桿也有省力槓桿跟費力的槓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槓桿 (動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槓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鈎子在整個杆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槓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槓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範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槓桿的應用,不過表現上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着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1] 阿基米德曾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絃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槓桿滑輪機械,能説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採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標籤:槓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