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學前教育 > 

總為浮雲能蔽日的下一句是什麼

總為浮雲能蔽日的下一句是什麼

總為浮雲能蔽日”下一句是:長安不見使人愁。

浮雲蔽日:比喻讒臣當道障蔽賢良。浮雲,既指詩人西北望長安所見實景,又比喻皇帝身邊拔弄是非、矇蔽皇帝的奸邪小人。日,一語雙關,因為古代把太陽看作是帝王的象徵。

長安:這裏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詩句出自《登金陵鳳凰台》,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時創作的一首懷古抒情詩。

《登金陵鳳凰台》全詩: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台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着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作品賞析:

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台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歎,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説故事結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詩以寓目山河為線索,於是追求情隨景生,意象諧成也就顯得特別重要。鳳凰”的高飛與鳳凰台”的空”,潔淨、疏朗,與詩人瀟灑的氣質和略帶感傷的情懷相一致,且意到筆到,詞義契合,起到了內外呼應的作用。另外,整首登臨”的內在精神,與埋幽徑”成古丘”的冷落清涼,與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與憂讒畏譏的浮雲”惆悵和不見長安”無奈淒涼,都被恰切的語詞鏈條緊緊地鈎連在一起,從而當得起古今題詠,惟謫仙為絕唱”的讚譽。

創作背景:

《登金陵鳳凰台》是李白集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此詩一説是天寶六載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一説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並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意思是眼前的景色無法寫出來説出來,崔顥的詩句已經把這景色表述了)後寫的,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

標籤:總為 蔽日 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