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幫

位置:首頁 > 歷史文化 >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藥王"的是誰?

孫思邈,唐代醫藥學家,中醫醫德規範制定人。明代以後被尊為藥王。

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藥王"的是誰?

自幼多病,立志於學習經史百家著作,尤熱衷於醫學知識。青年時期即開始行醫鄉里,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他對待病人,不管貧富老幼、怨親善友都一視同仁,無論風雨寒暑、飢渴疲勞都求之必應,一心赴救,深為羣眾崇敬。隋大業中,曾遊學四川,並在該地煉丹,後隱於終南山,與沙門道宣律師交厚,寫了不少道家煉丹方面的著作。

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謝絕。惟於咸亨四年任承務郎直長尚藥局,掌管合和御藥及診候方脈等事務,上元元年即因病辭歸。當時名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皆視他為師。

孫思邈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莊及百家之説,兼好佛典。

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主要著作遺存,根據史書、方誌、典籍、道藏、醫著、碑石等文獻資料記載約有90餘種,其中已考訂基本確定為託名者71種。孫思邈早期曾經在今陝西耀州區城東的北五台山隱居,後世人為紀念他,便改稱此山為“藥王山”,並在此處修建了藥王祠,迄今尚存藥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其中一通金大定二十三年始刻,元憲宗五年另刻的碑石。

另有明隆慶六年雕刻的《千金寶要》和《海上方》,載有重要藥方近千位。在孫思邈醫學著作陳列室中,保存有各種版本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著作。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