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是谁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成祖朱棣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是谁

明成祖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明成祖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完善地方监察制度,为明代分遣朝臣巡行天下的巡抚制度奠定基础。

明成祖朱棣在审判制度上的创举颇多,审慎用刑,复行死刑五复奏,并以“令”的形式将其确立为法律制度,且良好地落到实处。

明成祖朱棣对北部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以京军为后盾的分地防御的边防格局初步形成。




公元1421永乐大帝是谁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永乐大帝的功绩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遣使入贡,使者称原安南国王已死且无后人,现任国王为老国王外孙,被众人推举,暂理国事,于是朱棣下诏册封。

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安南,之后朱棣下诏寻找陈氏子孙,无奈陈氏已经绝后,于是朱棣下诏将安南改为交趾,并入中国版图,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进行管理。

永乐皇帝是谁?

永乐皇帝即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扩展资料: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周、岷、代、辽诸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

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 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毁于李自成,清初又重新修复),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中官李达等官员出使西域,随后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吐鲁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谁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七年级,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三》:永乐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上以北京郊社、宗庙及宫殿成,是日早躬,诣:太庙奉安五庙,太皇太后神主;命皇太子诣,天地坛奉安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神主;皇太孙诣,社稷坛奉安太社太稷神主;黔国公沐晟诣,山川坛奉安山川诸神主。礼毕,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意义

朱棣迁都北京,也就意味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及其周边的大片地域成为明朝的统治核心,这也是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以朱明皇室为首的中国古典汉族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程度。

而定都北京,在北元政权依旧在草原纵横而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同时也伴随着蒙古瓦剌的南侵及建州女真的崛起,“天子守国门”也就成为终明一朝的政治特色。

标签:永乐 公元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