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的答案是:抢花炮;抛绣球;打扁担;吃五色糯米等等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除此之外还有抢花炮、抛绣球、打扁担、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

农历三月九年级,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洗濯去垢、消除不祥,也叫春浴日。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黄河流域的纬度偏高,三月初还是“料峭轻寒结晚阴,飞来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时节,光着身子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大概到了晋朝,到河边泼水的风俗活动就被文人改变为“曲水流觞”。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通常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三月九年级,又称“上巳(sì)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上巳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上巳,即三月上旬之巳日。《韩诗章句》说:“郑俗,上巳,溱洧两水之上,秉兰祓除。”上巳节,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这一天,是利用天时、地利和地球上的洁水、春水,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洗浊,荡涤尘垢,驱除疾病。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九年级,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é,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絜”。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更像是一种游戏,玩法是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放在流水之上,任酒杯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不然就罚酒三杯。

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四十几位文友聚会于绍兴兰亭,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赋诗饮酒过后,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汇集起来,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清晰地记录了当时上巳节的盛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此后“文人雅集,曲水流觞”就成了千古佳话。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日子,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赋诗作词的好机会。

标签:习俗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