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什么意思

教育2.46W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什么意思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意思是: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

树深:树丛深处。时:偶尔、有时。这句话出自于:唐代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句话描写的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⑴

犬吠水声中⑵,桃花带露浓⑶。

树深时见鹿⑷,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⑸,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⑹。

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时:偶尔、有时。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译文: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

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

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

作品介绍: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