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风尘之警是什么意思?

教育1.68W

意思是: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

风尘之警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风尘之警

成语发音:fēng chén zhī jǐng

成语解释: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成语繁体:風塵之警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用于战争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风尘之惊 查看更多风尘之警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明·沈德符《野获编·河漕·徐州》:“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上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



带警的四字词语

风尘之警: 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

昼警暮巡: 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

昼警夕惕: 日夜警惕戒慎。

圆木警枕: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晏开之警: 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犬吠之警: 指抢劫、偷窃之类。

歼一警百: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警愦觉聋: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黄牌警告: 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

狗吠之警: 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惩一警百: 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触目警心: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以一警百: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2. 带“警”字的成语

【出警入跸】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指旧时帝王外出和回来时,路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触目警心】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风流警拔】警:敏悟;拔:突出。风雅且文思很敏捷。

【狗吠之警】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黄牌警告】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

【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警心涤虑】警觉内心,消除杂念。

【歼一警百】警: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其他人。

【犬吠之警】指抢劫、偷窃之类。

【日夜警戒】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

【杀一警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烟火之警】烟火:烽火。边界发一战事,用点燃烽火的办法报警。

【晏开之警】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以一警百】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昼警暮巡】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

【昼警夕惕】日夜警惕戒慎。

风尘不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风尘不警”,指天下(或边境)太平,没有战事、战乱。例如:(隋高祖即隋文帝)乃下书曰:“自公(指贺娄子干)守北门,风尘不警。突厥所献,还以赐公。”(《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贺娄子干传》,又见于《北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贺娄子干传》)

“风尘”指战乱。成语有“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风尘不警”与“风尘之警”意思相反,指没有战争、战乱。

【词语】:风尘

【注音】:fēng chén

……③〈书〉比喻战乱:~之警。

【词语】:风尘之警

【注音】:fēng chén zhī jǐng

【释义】: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是哪篇文言文

1. 风尘不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风尘不警”,指天下(或边境)太平,没有战事、战乱。例如:(隋高祖即隋文帝)乃下书曰:“自公(指贺娄子干)守北门,风尘不警。突厥所献,还以赐公。”(《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贺娄子干传》,又见于《北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贺娄子干传》)

“风尘”指战乱。成语有“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风尘不警”与“风尘之警”意思相反,指没有战争、战乱。

【词语】:风尘

【注音】:fēng chén

……③〈书〉比喻战乱:~之警。

【词语】:风尘之警

【注音】:fēng chén zhī jǐng

【释义】: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2. 在文言文中 那个字有警示,警告的意思

1. 警 《左传·庄公三十年》“王以警于夷”

《左传·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

2. 儆 《尚书·大禹谟》“降水儆予”

成语“惩一儆百”

《后汉书·郭伋传》“并部尚有卢芳之儆”

3. 憼 通儆

4. 誋 《淮南王·谬称》“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誋”

5. 戒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政不戒而备”

6. 诫 《史记·鲁周公世家》“作此以诫成王”

7. ……

还有,我不知

3.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

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 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

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服罪当死。

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

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翻译: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阉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

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

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V国巡视风俗。

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 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弹动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

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 ri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栩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ilr&.须加以严惩的。

”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

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 ”丢下符信离开。

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

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 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

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

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

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 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4. 《终军请缨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终军请缨终军,宇子云,济南人也。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大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

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卷六十四》)[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C.干名采誉 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武帝异其文 ②今肃迎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①弃繻而去 ②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C.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①且盐铁,郡有余臧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

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土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译文: (2)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译文:。

5. 文言文王鬷全文翻译

原文: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译文:

北宋宋仁宗天圣年间,鬷曾经出使河北,路过真定,拜见曹玮,曹玮对他说:“您日后一定会被委以重任(当柄用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希望您能留意边防的事务。”王鬷说:“有什么可以赐教的?”曹玮说:“我听说赵德明曾经派人用马榷来交换汉朝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想要杀了他。他的小儿子才十几岁,进谏说:‘我们戎族人,原本以鞍马为生的(这个翻译我不确定对不对),却来资助邻国,交换不是急需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好的计策,然而又把它交换回来,却要把它斩了,这样会失去民心啊。’德明听从了他的话。我曾经派人暗中观察元昊,形状外貌不平常,将来一定会成为边疆的祸患。”王鬷没有认为是这个样子的(要是直译的话就是“他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等到第二次进入枢密的时候,元昊造反了,皇帝几次询问边疆的事务,王鬷不能回答上来。等到西征失败,,讨论……(刺乡兵是什么玩意),又很久没有决断。皇帝大怒,王鬷和陈执中、张观同一天被罢免,王鬷担任河南府的长官,才感叹曹玮的明智的认识。没过多久,王鬷得了急症重病死了。追赠户部尚书,谥号是忠穆。

带“警”字的成语

【出警入跸】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指旧时帝王外出和回来时,路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触目警心】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风流警拔】警:敏悟;拔:突出。风雅且文思很敏捷。

【狗吠之警】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黄牌警告】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

【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警心涤虑】警觉内心,消除杂念。

【歼一警百】警: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其他人。

【犬吠之警】指抢劫、偷窃之类。

【日夜警戒】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

【杀一警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烟火之警】烟火:烽火。边界发一战事,用点燃烽火的办法报警。

【晏开之警】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以一警百】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昼警暮巡】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

【昼警夕惕】日夜警惕戒慎。

【诛一警百】诛:杀死;警: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标签:之警 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