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夫之勇是什么意思?

教育2.19W

意思是:犹言匹夫之勇。

一夫之勇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一夫之勇

成语发音:yī fū zhī yǒng

成语解释:犹言匹夫之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匹夫之勇 查看更多一夫之勇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郤谷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1

【注音】pǐ fū zhī yǒng

【出处】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用法】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夫之勇

【反义词】深谋远虑

【同韵词】断根绝种、祸不反踵、高居深拱、疾如旋踵、有恃不恐、比肩随踵、林林总总、延颈举踵、侈恩席宠、悬剑空垄

【年代】古代

【谜语】堪比姜斋胆气豪

【教学同步】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国语》《勾践灭吴(节选)》高中一册·课文·18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吴国被囚三年,受尽耻辱,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十年后,越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将士们向勾践请求出兵吴国报仇雪恨,勾践在出师动员上鼓励将士们不要逞匹夫之勇,要步调一致,共同进退

【成语举例】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其它使用】

◎ 一种纯正的英雄主义(有较高层次的)必然融合了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这样,它才不流于匹夫之勇。

◎ 但吕布却依仗着有"方天画戟"、"赤兔马"和"谁敢近我"的匹夫之勇,一味地消极防守,被动挨打,使陈宫苦心运筹的妙策付诸东流。

匹夫之勇2

有一次,孟子去见齐宣王,齐宣王在接见他的时候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原则和方式呢?”孟子回答说:“和邻国交往要讲仁爱,要以大国事小国的风度去同邻国和睦相处。”齐宣王听了孟子的“以大事小”这句话,心中便有些不舒服地说:“我有个毛病,就是爱好勇敢,要我去服侍别国,恐不可能。”孟子说:“大王既然喜爱勇敢,就请不要喜爱小勇。有这样一种人,他用手按着刀剑瞪着眼睛对别人说:‘你把我怎么样?能抵挡我吗?’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意思是:这是个人之勇,只能抵挡一个人。)希望大王把它扩大,要能敌得过更多的人。”接着他又引证历史事实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说:“纣王在世上横行霸道,武王认为容忍他就是奇耻大辱,于是一鼓作气地把他消灭了,因而天下得到了太平。今天,大王如能鼓足勇气来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那么,百姓也一定喜欢你这种勇敢。”齐宣王听到这里笑了一笑,什么也没有说就叫孟子休息去了。

后来人们引用“匹夫之勇”表示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

匹夫之勇3

[成语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成语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成语故事

出处:《国语 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释义: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匹夫之勇4

【出处】

《史记》。

韩信从小就胸怀大志,喜读兵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他早先投奔项梁,后来又跟从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又投奔刘邦,开始未被重用,只当上了个管理粮草的官。他不甘于这样的处境,就逃走了。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骑上快马,把他追了回来。

刘邦按照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向韩信请教同项羽争夺天下的办法,韩信直截了当地问刘邦:“您认为自己在勇、仁、强各方面,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不语,半晌才答道:“我不如他。”韩信说:“不错,我也觉得您不如他。不过,我跟他这么多年,早就知道这个人。项羽勇是够勇的,一声呼喝,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他不善于任用贤能的将领。他的勇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说到仁,项羽对人也还比较关心,但是他不重赏有功的人,只玩弄些小恩小惠,他的仁不过是假仁假义。另外,他分封地盘不公,诸侯都有意见;军队扰害地方,百姓怨恨在心;所以,他目前虽然强,但很快就会弱下去的。大王您只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夺回关中之地并不难,进而夺取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刘邦听后,认为他讲得入情入理,心里十分高兴。后来他又按韩信的话去做,率大军悄悄从南郑向关中出发,不到三个月,就占领了关中。最后,他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释义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

匹夫之勇5

成语匹夫之勇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淮阳侯列传》。

匹夫之勇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淮阳侯列传》。

韩信是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家。他起初在项羽部下,没有被重用,便改投刘邦,经过萧何的竭力推荐,刘邦就拜他为大将军。那时,秦朝刚亡,局势未定,刘邦封得的汉中等地方既狭小,又偏僻,难于发展。项羽自封的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一带,占地九郡,却是既广又富的地方。其他将领,也多对项羽不满。而意见最大、最不服气的,当然是刘邦。他一心企图向东进展,消灭主要的对手项羽,统一全国,造成他刘家的天下。他拜韩信为大将之后,首先请韩信分析形势、提出军事计划来。

据《史记》载:当时韩信直截了当地对刘邦说:“目前争夺天下的主要对象,不就是项羽吗?”刘邦说:“是啊!”韩信便反问道:“您认为自己在勇、仁、强各方面,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不答,好半天才说:“我都不如他。”韩信起身拜了两拜,说:“不错,我也觉得您不如他.不过,我在他部下服务过,我相当了解他。项羽这人,勇是够勇的,一声呼喝,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他不善于任用贤能的'将领,他这种勇,只好算是‘匹夫之勇’!说到仁,项羽对人也还比较关心,然而也只能略施小恩小惠,不能顾及大体,而且分封地盘不公,诸侯都有意见,军队扰害地方,百姓怨恨在心,人们并没有向着他,不过怕他一时的威势而巳。所以他目前虽然强,其实很快就会弱的。您只要处处跟他相反,自能受到拥护,转弱为强,取得胜利。……”

刘邦听了韩信的一番话,非常高兴,就按照他的办法,向东进军。后来,终于打败项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

匹夫之勇6

匹夫之勇

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近义词 有勇无谋,血气之勇,一夫之勇

反义词 深谋远虑

出处 《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举例 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匹夫之勇释义:

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气。

成语故事:

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司马迁却称赞他说:“当年秦国政治腐,百姓纷纷起来反抗,项羽在陈涉这个地方领军对抗,前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灭掉,然后将得来的天下分封给各王侯贵族,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虽然最后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绩伟业,近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做到。”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宫摆设筵席宴请群臣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顺利取得天下,是因为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特长,并且也懂得如何让他发挥长处。”然后他问韩信对自己的看法。韩信回答说:“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与长处,因此您其实心里明白,说到机智与才华,其实是不如项王。不过我曾经当过他的部下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性情、作风、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项王虽然勇猛善战,一人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优秀杰出的贤臣良将虽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没能好好发挥各自的专长。

所以项王虽然很勇猛,却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贤人勇将,把天下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使人人心悦诚服,所以天下终将成为大人您的。”

匹夫之勇的典故

匹夫之勇的意思是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那么匹夫之勇的典故是什么呢?我为大家整理了匹夫之勇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匹夫之勇的典故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匹夫之勇的解析

【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释义】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用法】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

【近义词】一夫之勇

【相反词】深谋远虑

用匹夫之勇造句

1. 若敌人稍一激你,你便恼羞成怒猛冲蛮打,是小卒之举匹夫之勇。大将绝不会为挑衅和贬抑所动。

2. 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3. 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讲求方式方法。

4. 打仗要讲究策略,光有匹夫之勇是不够的。

5. 国难当前,让我们化匹夫之勇为无坚不摧的大力量。

6. 临事要戒慎小心,不是光凭匹夫之勇就能解决问题。

7. 那只是匹夫之勇,不值得我们讨论。

8. 这件案子要团体行动,切忌匹夫之勇,弄乱了部署。

9. 别逞匹夫之勇,多用用你的大脑吧。

10. 非常奇怪这世上匹夫之勇非常常见,而道德上的勇气几乎没有。

11. 这种只身潜入匪窟的做法,根本就在逞匹夫之勇,是徒劳无功的。

12. 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植根于哲学的源泉。

13. 暴虎冯河就是匹夫之勇,是无法成大事的。

14. 别让有人流血,别逞匹夫之勇。

15. 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

16. 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17. 此种平日爱逞匹夫之勇的人,一旦有事,必先落荒而逃。

18. 我看他少年老成,与时下好逞匹夫之勇的年轻人不同。

19. 这种天气出海是匹夫之勇的。

20. 我常常有匹夫之勇的一瞬。

猜你喜欢:

1.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2. 有勇无谋的典故

3. 曾国藩屡败屡战的典故

4. 鸿门宴 三分钟演讲

5. 楚汉成语典故

匹夫之勇意思

匹夫之勇意思如下:

读音:[pǐ fū zhī yǒng]

1.出处:《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2.例句: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3.近义:一夫之勇 血气之勇 有勇无谋

4.反义:深谋远虑。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吴国被囚三年,受尽耻辱,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十年后,越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将士们向勾践请求出兵吴国报仇雪恨,勾践在出师动员上鼓励将士们不要逞匹夫之勇,要步调一致,共同进退.

一夫之勇楚霸王什么意思

楚霸王项羽,也就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为何会这样?一介武夫、匹夫之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夫之勇缺的正是谋略、智慧,正所谓“有勇无谋”。

标签:一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