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帮

位置:首页 > 教育 > 

令原之戚是什么意思?

教育3.07W

意思是:指兄、弟去世

令原之戚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令原之戚

成语发音:líng yuán zhī qī

成语解释:指兄、弟去世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兄、弟去世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绍定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宋·张世南《序》



成语第一个字令

令人神往、

令人发指、

令行禁止、

令闻嘉誉、

令人吃惊、

令人莫测、

令闻令望、

令行如流、

令人喷饭、

令人捧腹、

令人咋舌、

令人起敬、

令不虚行、

令人发竖、

令名不终、

令人生畏、

令人切齿、

令月吉日、

令原之戚、

令出如山、

令人齿冷、

令人痛心、

令仪令色、

令人钦佩、

令骥捕鼠、

令人满意、

令人作呕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令人齿冷:齿冷:耻笑。比喻使人瞧不起。

令人瞩目:瞩:注视。使人注视。

令人作呕:呕:恶心,想吐。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令行如流: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令人切齿: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令人捧腹: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令人起敬:使人产生敬意。

令人莫测: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令不虚行: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令出如山: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

《诗经》经典成语及注解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那么,哪些经典成语出自于《诗经》,这些经典成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来为大家分享下《诗经》经典成语及注解:

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

俭不中礼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敬恭桑梓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跼天蹐地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

君子好逑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现指男子追求佳偶

哀哀父母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憬然有悟 ——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岸谷之变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柏舟之誓 ——誓:盟约,诺言。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俾昼作夜 ——俾:使。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邦国殄瘁 ——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采葑采菲 ——葑:蔓青,叶和根、茎都可食,但味苦菲:芜菁类植物。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

蹙蹙靡骋 ——指局促,无法舒展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匪石之心 ——比喻坚贞不渝

蹐地跼天 ——形容戒慎小心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穆如清风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抱布贸丝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摽梅之年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别有肺肠 ——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敢告劳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可救药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不日不月 ——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不吐不茹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忮不求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谷迁乔 ——从幽深的溪谷出来,迁上了高大的乔木。比喻地位上升。

丹凤朝阳 ——比喻贤才逢明时。

道傍之筑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敌忾同仇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颠倒衣裳 ——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发言盈庭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风潇雨晦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死的别称知多少?

“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

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

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

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卒”、“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疾终”、“仙逝”、“下世”、“厌世”、“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就木”、“殒命”等。

就以吊唁来说,难免接触一个“死”字,但“死”在这种特定场合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只能选取与“死”相近的同义词来代替,如去世、过世、逝世、仙逝、长眠、安息、千古、归天、亡、故、卒、殁、永别、永诀、离开人世、寿终正寝、与世长辞等等。

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做父母所难以忍受的最痛苦的事情,因此人们在提起这样的事情时也是委婉地说出,尽量不涉及死字,而往往用典故。

西河之痛:这个典出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西河”即子夏的代称,后以“西河之痛”指儿子死亡。如左宗棠《与谭文卿》:“顷获函报,知近抱西河之痛,骇悼何言!”张元济《与王国维》:“前闻我兄有西河之痛,正拟趋唁,忽闻文斾已经北行。”

丧明之痛:与“西河之痛”同出一典。钱溯耆《与缪荃孙》:“衡甫兄抱丧明之痛,其儿妇绝粒以殉。”

兄弟

令原之戚:《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也写作“鹡鸰”。后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钱溯耆《与缪荃孙》:“适溯耆抱令原之戚,神绪不宁,肃谢有稽,正深歉疚。”

鸰原之戚:林则徐《与叶申芗》:“闻仲勤上年因遭鸰原之戚,未肯入闱,谊笃孔怀,洵堪起敬。”

折臂之痛:曾国荃《与郭意城》:“今猝抱折臂之痛,战守之事,助我无人,是真穷且苦也。”

妇女

中国文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美人的文学,从“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从褒姒到陈圆圆,从“指如削葱根”的刘兰芝到“似蹙非蹙娟罥烟眉的”林黛玉,从古到今女子们演出了一幕幕粉香脂浓的悲喜剧。正是由于女子的美丽与可爱,使得人们对每一位女子(尤其是年轻漂亮女子)的去世感到婉惜,于是很多好词都成了妇女的死亡别称。

香埋:唐代徐夤《蝴蝶诗》中有两句“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遍绕绮罗衣。”金代元好问也有句诗“京师惜花如惜玉”,后来就有了“怜香惜玉”一词来指男子对女子的怜爱之意。其中的“香”就是指的女子。当然“香”字是形容词,《说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又因香味为人所喜爱,故常用作美称用词,特别常见于与妇女有关的事物。如女子的居室称“香闺”、女子的头发称“香云”等等。而“怜香惜玉”的“香”已经成为名词了,是女子的代称。女子死则被称为“香埋”,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焉。”

玉殒:女子死也多用珠玉璧等贵重物品遭到破坏比喻之。清代洪升《长生殿?重圆》:“梨花玉殒,断魂随杜鹃。”

璧碎:“璧碎”源于“完璧归赵”的故事,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假意用十五座城换取赵国国宝和氏璧,相如奉璧赴秦,见秦王没有给城的诚意,便用计把璧要回手中说道:“大王必欲急臣,臣今头与璧俱碎于柱。”后就取“璧”乃贵重之器义,用“璧碎”比喻女子死亡。如《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托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殒花飞,将入木矣。”“珠沉”也是指女子的死亡。

香消玉殒: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到了次日,凤仙闭户不出,至午后尚是寂然。鸨母大疑,排闼入室,那知已香消玉殒,物在人亡。” 徐迟《牡丹》:“船抵大江中流时,她跃过栏杆,投身昏黑的江水中。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姣好云云。”

香消玉损:清代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香消玉碎:“玉碎”本指美玉碎裂,既比喻美好的事物不幸损毁,也比喻为正义理想而献身。而与“香消”用在一起时,往往喻称女子之死。《封神演义》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玉碎香销:清代湘灵子《轩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销,魂游天国路迢迢,此去何须悲悼。”

玉碎珠沉:清代陈端生、许宗彦、梁德绳原著,秦纪文演出本《再生缘》第八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珠沉玉碎: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说着,把左手向身后一绰,便要绰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

珠沉璧碎:《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四回:“天厌善类,珠沉璧碎。”

珠沉玉殒: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乩仙》:“鸳侣方成,鸾俦遽折,珠沉玉殒,蕙折兰摧。”

蕙折兰摧:这个词指女子夭亡。“蕙”俗名佩兰,是一种香草。古人常以蕙心比喻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以蕙质比喻善良的美人。在“蕙折兰摧”中,“蕙”和“兰”比喻女人,是对死者的赞誉。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乩仙》:“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蕙损兰摧:明代梁辰鱼《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雁来期,正秋风寒云乱飞。把酒对斜晖,问芳卿,为什的便蕙损兰摧。”

捐床帐:“捐床帐”意为舍弃床帐,实指死亡,一般用于老年妇女,如同“捐馆舍”专指老年男子去世一样。唐代颜真卿《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太夫人王氏捐床帐之后,公徙居他室,或在宾馆,而无常所。”

文人

历代的文人骚客们谱写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给人们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也给后代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生前或豁达、或飘逸、或端庄、或风流,死了以后也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就连死的称谓也与众不同。

地下修文:“地下修文”是文人死亡的别称。这里有个故事:据晋代王隐所著《晋书》记载,中牟县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孔子弟子子夏)在地下(阴间)作修文郎,修文郎有八人,活着时都是圣贤之人。苏韶现在也担任这项职务。(作者按:《晋书》的官修本是唐代修定的,此前《晋书》有很多本子,因魏晋时期,道教较盛,其中不乏神仙鬼怪内容,连官修《晋书》也有此弊。)后来就成了文人死亡的典故,如杜甫的一首哭李常峰的诗:“一代风流尽,地下修文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代司空图《狂题》诗之九:“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记载,一位姓翁的福建人有一幅对联,不仅巧用别称、对仗工整,亦颇有韵味,对联是: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

修文:唐代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清代陈佩《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飞,徵到姮娥旧侍书。”

修文郎:杜甫《闻高常侍亡》诗:“历历金华省,亦作修文郎。”

白玉楼:“白玉楼”作为文人死亡的别称,也有一个典故。据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记载,诗人李贺见一个穿粉红衣服的人,说天帝盖成了一座白玉楼,马上如他去当书记官,天上的差使很快乐,一点儿也不苦。之后,李贺就死了。后来“白玉楼”就成了文人上天即逝世的典故。宋代岳飞之后岳柯所写《桯史?王义丰诗》:“碧沙笼底墨才干,白玉楼中骨已寒。”指墨迹用碧沙笼护起来后才干,而那边已人死骨寒,表达了世事无常,命运难测之感慨。元代陈庚《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阙俄成白玉楼。”

玉楼受召:清代周亮工《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李贺而玉楼受召,犹在终贾之年,岂不备极荣休。”“终贾”是汉代终军和贾谊二人的合称,两人都是年少成名,后就用“终贾”指少年有才的人。

赴召玉楼、玉楼赴召:《花月痕》第四十七回:“嗣后,又知痴珠赴召玉楼,秋痕身殉。”清代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却把个文园病渴的司马相如,竟做了玉楼赴召的李长吉了。”

百年之后:死的讳称。《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牺牲、捐躯、殉职:为人民事业而死的革命志士,爱国忠臣,民族英雄,白刃横于前而宁死不屈,为国家赴汤蹈火,其死堪称英烈。人们用这些词来称誉他们。

毕命:绝命,死。亦指尽力效命。语出:曹植《求自试表》:“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结束生命,多指横死。三国 魏 曹植《七启》:“故 田光 伏剑於北 燕 ,公叔 毕命於西 秦。”

毙命、毙、绝、灰灭、一命呜呼:对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奸臣、祸孽、恶人、盗匪、贼寇等,往往用此类词贬称其死。“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见阎王去了”“下地狱了”,这些都是大众化的贬词。

遇难、丧生:对死于意外事故之称。

寿终正寝:平安地老死在家里。

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

归天、仙逝、登仙、寿终正寝:高龄而死。

圆寂、涅梁、坐化、示寂、示灭:是称尼姑、和尚的死。

羽化、登仙:则是说道士的死。

驾鹤西游、驾鹤仙游、驾鹤西归、驾鹤成仙:死的婉称,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鹤是一种吉祥的东西,西去,指进入天堂。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归天、厌世、下世、上仙、归净土、入冥,甚至直言“下地狱”、“见阎王”、“上西天“等,是因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死“的别称又出现了诸如前面的说法。

去见马克思:西方人习惯于说死是“见上帝去了”,而有些共产党人习惯把最后的归宿喻为“去见马克思“。

死的别称还有:“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停止了呼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流完了最后一滴血”等。

死的贬义词有:“见阎王”、“上西天”、“完蛋”、“伸腿”、“一命呜呼”、“翘辫子”。这种种的“死”,包涵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恰当地选用,可以使语言增辉添彩,对死者的评价和对家属的态度也能表达出来。

至于“杀”、“诛”、“戮”、“醢”、“战亡”、“病没”、“弃市”、“伏诛”、“伏法”、“就义”、“正典刑”、“正法”、“凌迟”、“戮首”、“腰斩”、“寻短见”、“自经”、“自缢”、“自溺”、“遇害”、 “遇难”、“牺牲“等、都属于死的不同方法,不能视为死的别称。

以令开头的成语

令人吃惊、令闻嘉誉、令人喷饭、令行如流、令人捧腹、令人生畏、令人发竖、令不虚行、令行禁止、令人莫测、令人瞩目、令人起敬、令闻令望、令名不终、令人齿冷、令人作呕、令人满意、令人咋舌、令月吉日、令人注目、令人发指、令原之戚、令人切齿、令仪令色、令出如山、令人痛心、令人钦佩、令人神往、令骥捕鼠

标签:令原之戚